廣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,不僅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,也有著說不完的辛酸事。在現代化的過程中,縱然有著高聳的新式建築卻也無法割捨掉那過去歷史留下的點滴。

DSC_0219  

 

 

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需要往返廣州,一待最少就要一個月起跳,所以假日有空我就會背著相機在這個古老的城市到處走走看看,看能不能被我挖到一些寶。

廣州市中心其實就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點,重點是很多搭地鐵就能輕鬆到達!譬如聖心石室(教堂)、北京路步行街、上下九步行街、荔灣老街等等。

 

 

如果要選擇一個廣州最美麗的地方,那絕對就是沙面了。

 

 

地鐵搭到黃沙站,在出口的地方有著沙面地圖,標示的非常清楚

DSC_0192  

 

 

對照一下二十世紀初的沙面 當時江面上滿滿都是通商的商船。

29255643  

 

沙面位於廣州城西南區,原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。自古為中國內外通商要道。鴉片戰爭後(1861年)後淪為英、法租界,現為廣州重要商埠。

沙面(shameen)舊稱拾翠洲,在廣州城區西南,原是珠江沖積而成的一片沙丘,位於珠江岔口白鵝潭畔,佔地面積330畝,明代在此設華節亭,管理外商貨物進出,清代中葉在此建西固砲台,捍衛廣州。宋、元、明、清歷代為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。

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後,咸豐九年(公元1859年)7月,中法簽訂的不平等條約,並以“恢復商館洋行”為名,要求廣州清政府將沙面劃歸租界,此意向已早在同年5月得到英國政府方面電報同意了。當年建造費用近32萬美元,全由清政府賠款支出,按一畝地一千五百錢地所謂租界費,僱工修護河堤,填土築基,沙面島的格局就此形成。清咸豐十一年七月(1861年9月),兩廣總督勞崇光與英正式簽訂《沙面租約協定》。


英國占有沙面以西8成租界,約264畝,餘下東面約66畝歸法國占有。兩國各自範圍內均有一橋與中國大陸 (華界)相通。規定沿沙面河湧寬90英尺,貼近沙面的45英尺範圍屬於沙面租界。中國船隻不能停泊。至19世紀末,沙面租界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各種公共設施的獨立於廣州城的城區。

 租界內各種權力則由英法駐廣州領事直接控制。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,沙面租界內的公共設施已基本完備,有領事館、教堂、銀行、郵局、電報局、商行、醫院、酒店和沙面住宅,另外還有俱樂部、酒吧、網球場和游泳場等,其住戶多是各國領事館、銀行、洋行的人員以及外籍的稅務官和傳教士。

 

跨過通往沙面的拱橋,就像是跨過兩個世界一樣。

DSC_0198  

 

 

建築特色:

沙面島上大約有超過一百五十棟充滿歐洲風格的建築物,有哥德式、古典主義、新古典主義、巴洛克式、券廊式及許多中西合併的新式建築,也是廣州最早且最具異國情調的建築群。自1949年接管後廣州市政府也開始有了專門的機構管理。

 

新古典主義  

一方面保留了古典主義的材質、色彩的大致風格,仍然可以很強烈地感受傳統的歷史痕跡與渾厚的文化底蘊,同時又摒棄了過於復雜的肌理和裝飾,簡化了線條。新古典主義的燈具則將古典的繁雜雕飾經過簡化,並與現代的材質相結合,呈現出古典而簡約的新風貌,是一種多元化的思考方式。將懷古的浪漫情懷與現代人對生活的需求相結合,兼容華貴典雅與時尚現代,反映出後工業時代個性化的美學觀念和文化品位。

特色:模仿西方古典復興手法,追求雄偉、嚴謹。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築底層基礎,以古典柱式和各種組合形式為建築主體,加以細部裝飾。

 

沙面大街54號─原匯豐銀行

DSC_0233  

 

二十世紀初的匯豐銀行大樓

D67268CDB6CDF54CE036T  

 

雄偉、莊嚴、規整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一大特徵

DSC_0231

 

DSC_0339   

 

  

 

哥德式

歌德式建築始於12世紀末葉,人民意識逐漸覺醒且文化開始萌芽,人們需要通過教堂寄託心靈,但再也不想在罪懺悔中度日,於是教堂的窗子變大了,讓上帝的恩澤更多地照射教堂內部;拱卷變長變密,形成升騰向上,讓靈魂與上帝更接近,建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輕巧和華麗。

特色:歌德式教堂內部的裝飾和雕塑呈現「高、直、尖」的原則,和建築本身仍風格統一、優美和諧

DSC_0307  

DSC_0310  

DSC_0310 DSC_0313  

 

 

巴洛克式

興起於16世紀下半葉,以「文藝復興式建築」為基礎所發發展出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. 它不顧結構邏輯, 而採用非理性組合, 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世俗享受的情趣,而打破僵化的「古典式」和「文藝復興式」建築的常規。

特色:重於内部的裝飾。其全體多取曲線,企圖以豐富多變的風格炫耀人們的視覺,並用誇張的紋樣形式。

 

原英國亞細亞石油公司

DSC_0224  

廣州市最美的星巴克。象徵西方文化的星巴克咖啡坐落於這,就像是沙面這近兩百年來的縮影。中西文化的交流下不會有格格不入,而是讓人忍不住想要走進去,點杯咖啡靜靜的感受。  

DSC_0338  

 

沙面大道46號,原萬國寶通銀行(花旗銀行前身),現今一樓為法式餐廳二樓為畫廊

DSC_0323  

 

 

券廊式

沙面的券廊室建築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建築之一。長廊的設計是由東南亞騎樓演變而來,原是當初來到這裡的英、法人很難適應廣州夏日溼熱的天氣,所以在原先的設計融入我們的騎樓來解決悶熱的天氣,讓人可以舒服的在騎樓下乘涼,也算的上是相當早期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建築物,之後以慢慢的流傳開來。

特點:平面簡單、形式簡潔,立面上線腳清晰而無其他裝飾,最大的特徵是全都帶有寬大的內長廊陽台。

DSC_0246  

DSC_0281  

沙面大街68號  西元1916年曾作為蘇聯領事館(蘇聯駐華辦事處)

很可惜現在大門深鎖,沒辦法進去拍

DSC_0194  

當年的情景

29255648  

 

 

現代主義

興起於一次世界打戰後,也是二十世紀後影響最大的建築潮流。

特色:比較著重功能性,樣式上擺脫歷史上建築的束縛,外觀和裡面形式都很自由,形體簡約,外觀少有裝飾

 DSC_0201 DSC_0220  

arrow
arrow

    安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